影视宣传的模式变迁:从广告到营销到大数据精准营销
在影视产品越发多样化,体量越发庞大的趋势下,互联网宣传发展到此,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一个事实:掌握细分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但是很遗憾,很多影视从业者们,尤其是网络影视从业者们,虽然心怀天下,最终却颗粒无收。
影视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重视大数据。尤其是网络影视,绝大多数环节是依靠网络完成的,其对网络大数据的运用更为迫切。无论是网络影视的创作者或宣传者,大数据能起到非常好的导向作用,不仅能有的放矢,还能及时调整自身来适应市场。
自2006年谷歌推出Google Trends以来,一大批数据分析平台纷纷上线,比如百度指数、微博微数据等等。这类大众级别的大数据收集平台虽然准确性不如专业的大数据机构,但也能给很多工作带来许多便利。
今天,娱影君就为大家分析几个最实用的大数据平台,以及它们对于网生内容宣传的意义!
爱奇艺指数
由爱奇艺内部数据库——爱奇艺大脑支持的数据平台,为爱奇艺内部的视频内容提供数据支持。爱奇艺一直以成为中国的Netflix为目标。而Netflix早在2013年就因大数据技术制作的《纸牌屋》一炮而红。Netflix将《纸牌屋》的3600万用户在平台上视频内的行为生成大数据,应用到剧集的内容生产和渠道选择上。
爱奇艺指数起源于2011年的百度爱奇艺指数,所以在气质上类似百度指数,包含播放趋势、视频看点、舆情分析、受众画像。除了常规的趋势分析之外,从地域、年龄、学历层次以及兴趣范围等多个维度来对用户进行画像。在指数上输入任何一部在爱奇艺上线的片子,就能从以上维度上看到这个片子的受众情况,对于网络影视细化市场,定位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此外,舆情分析也是亮点之一。通过对观众的评论进行语义分析,挖掘他们关注的重心。
最近,爱奇艺在后台还推出“爱奇艺号”,升级自己的数据服务,通过对海量数据精准地统计和建模,给予合作方全新的空间可能,以探索内容分发和变现的新思路。包括内容类型偏好、频道偏好、视频偏好等等,向上对接爱奇艺内容生产方,提供大数据支持,用受众需求引导内容生产;向下识别用户的潜在意图,建立细分类别的用户行为模式,挖掘用户的不同内容需求,将内容更加个性化地分发给受众。(戳我看最易懂的数据解读法)
TBI腾讯浏览指数
腾讯的指数是依靠自己门户、视频等平台,利用门户的经验进行精准化分类,又利用自身QQ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验证来归类的数据平台。在TBI腾讯浏览指数首页可查看不同领域热度榜单,点击榜单中的具体项可以查看具体的指数。在首页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,即可查看对应的指数详情,如浏览热度、热门资讯、人群画像以及关联浏览。
特别是在对国内用户的身份定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,里面的维度包括:热度、用户地域、年龄、星座、学历水平等都相对其他平台更加准确。
不足之处在于目前还看不到指数平台内部与腾讯视频的互动,不过娱影君相信这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百度指数